咨询服务热线: 0516-962011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门诊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13:30-16:30 周六、日照常
新闻中心

四强四提升丨徐州一院仁心仁术强服务,守护安康践初心

  自徐州一院开展“四强四提升”活动以来,全院职工凝心聚力,以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患者体验为目标,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立足岗位、勇于担当的先进典型,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以专业的素养、热忱的态度和无私的奉献,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本月,行风办将推出2024年度“四强四提升”活动先进个人系列报道——9月专栏,让我们一起感受榜样的力量。



  季苏娟

  眼外伤及综合眼病科 中共党员 主任医师

  在众多眼科疾病中,眼底病多为疑难杂症,眼外伤多为危急重症。这两类眼病不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更对医师提出极高要求——既需要全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持久的付出与坚守。作为徐州一院眼外伤及综合眼病科主任,季苏娟始终坚守在救治一线,带领团队在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默默耕耘。

  “即使只有一丝光,也必须竭尽全力!”这是季苏娟从医多年的坚定信念,也是她对待每一位患者的真实写照。作为区域知名的眼外伤及眼底病专家,每逢她的门诊,总有不少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面对那些满怀希望却未能预约成功的患者,她总是尽可能地加班加号,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换取更多患者重见光明的机会。

  在季苏娟收治的患者中,有不少是严重的眼球破裂伤患者。这些患者不仅视力几乎丧失,更面临着眼球萎缩甚至需要摘除眼球的困境。面对其他医院放弃治疗的病例,季苏娟从不轻言放弃。她经常加班加点为这些患者实施手术,并不断创新手术方式。通过开展玻璃体切割联合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新技术,她不仅成功为绝大多数患者保住了眼球,部分患者甚至恢复了一定的视力。这项创新技术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也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荣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

  作为科室带头人,季苏娟深知肩上责任重大。眼外伤及综合眼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需要随时待命。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只要患者需要,她和团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确保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救治。在她的影响下,全科医务人员形成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二十年如一日,季苏娟用仁心仁术书写着医者担当。在她看来,每一次成功的手术,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对患者希望的守护。那些重见光明时患者眼中闪烁的泪光,那些保住了眼球后患者舒展的眉头,都是她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她用专业与爱心为更多患者播撒光明与希望,点亮生命的“睛”彩世界。

  徐静

  医学检验科 中共党员 副主任技师

  在医学检验这片看似静谧却至关重要的战场上,徐静始终坚守在显微镜与检测仪器之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微生物专业质量负责人,她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植于心、外化于行,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的临床思维和卓越的沟通能力,成为连接检验科与临床诊疗的坚实桥梁。

  十年磨一剑,徐静深知精准的检验结果对患者意味着什么。她不仅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更主动深入临床一线,积极参与查房与疑难病例讨论,将抽象的检测数据转化为鲜活的临床洞察,展现出年轻检验医师独特的综合素养。对待每一位患者,她极尽耐心与细致,不厌其烦地向长者解释取报告流程,细致叮嘱标本留取注意事项,耐心接听每一个咨询电话——在她看来,可靠的报告不仅源于精密仪器,更源于检验者设身处地的责任感。

  在日常工作中,徐静勇挑重担,细心耐心地服务每一位前来检查的患者。曾经一位门诊患者的筛查结果显示HIV感染待确定,按照流程,徐静需要了解患者基本信息以便将样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试验。由于患者极度焦虑,情绪激动,面对这一状况,徐静没有慌乱,以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用专业知识消除患者的疑虑,更用真诚的关怀安抚其内心的惶恐。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耐心沟通,患者情绪逐渐平复,最终表示将积极配合后续检查,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除了处理此类特殊案例,徐静在科室质量控制方面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质控负责人,她深知每一个检验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因此,她不仅严格把关每一份报告,还积极参与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开展室内质控分析等方式,助力团队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她看来,质量提升永无止境,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凡中显担当。徐静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解码微观世界的奥秘,用温暖与尊重传递医学温度,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检验医师的优秀风貌与党员本色。

  韩子晴

  急诊医学科 护士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急诊科总是与紧张、严肃甚至略带“冷感”的氛围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徐州一院急诊医学科的病房中,一位1999年出生的年轻护士,正以她独有的方式悄然改变着这一印象。她是科室里的“小太阳”,用同龄人的语言、全新的护理理念,为这个看似冰冷的空间注入了阵阵暖意。她就是急诊病房的护士韩子晴。

  “咱就是说,放轻松!抽血就像开个盲盒,看看指标好不好!”这些轻松如朋友闲聊般的话语,并非发生在咖啡馆,而是三甲医院急诊室里的真实场景。韩子晴一边熟练地进行操作,一边用幽默亲切的语言安抚着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她善于观察患者的反应,灵活调整沟通方式:对年轻人巧妙运用流行“梗”,拉近距离;对叔叔阿姨热情体贴、耐心解释;对爷爷奶奶则放缓语速,多加鼓励与肯定。

  除了语言风格的“年轻化”,韩子晴更将“共情”与“体验感”融入护理全程。穿刺时,她会自然地问患者:“中午吃了什么好吃的呀?味道怎么样?”以此分散其注意力;为小朋友处理伤口时,她会掏出手机播放一小段动画片,温柔鼓励:“咱们坚持十秒钟哦!”甚至在征得同意后,她会给紧张到手抖的年轻人一个快速的拥抱,轻声安慰:“没事,我在这呢。”

  这些看似“非传统”的护理方式,却收获了如潮好评。一位年轻患者表示:“本来特别害怕,结果被她几句话逗笑了,瞬间放松很多。”带孩子的妈妈感动地说:“韩护士蹲下来和我女儿平视交流,还夸她勇敢,孩子居然没哭也没闹。”一位老人更是连连称赞:“这姑娘别看个子高,手法轻、说话暖,技术还扎实!”

  急诊科护士长评价韩子晴:“她在语言上活泼亲切,但专业素养丝毫不打折,沟通效率明显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满意度都有显著提升。”

  正如韩子晴所言,护理工作不仅是“用专业守护生命”,更是“用真诚打破隔阂”。在她看来,有温度的沟通与专业的技术同样重要。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细心、创意与热情,在急诊这个高压战场上点亮了一盏暖灯。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这些优秀的医务人员,他们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榜样,彰显了用心服务所蕴含的价值与力量。“四强四提升”活动,不单单是一项工作行动,更代表着一种职业精神,激励着全院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打造徐州一院更为优质的医疗环境发光发热。

供稿 | 行风办

预约挂号
就诊流程
交通指南
微信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