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一个充满温暖与希望的日子——10月27日世界作业治疗日。今年的主题是“学而知之、知而行之、行而恒之”,恰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患者康复治疗的漫漫长路。
回望来路,我们见证患者的脆弱与坚韧,也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康复治疗是一场双向的成长——不仅是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更是深化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作为康复治疗师,我们愿以知识为舟、行动为桨、恒心为帆,与患者共同驶向健康的彼岸。

学而知之
康复治疗始于学习。对患者而言,学习是认识自身健康状况、理解康复治疗目标与方法的启蒙;对康复治疗师而言,持续学习教育是掌握前沿技术、创新实践的基础。
“医”路守护,康复医学科是让患者健康梦想努力接近现实的地方。康复治疗师从组织患者书写“温暖的康复梦”,到朗诵诗歌、击鼓传花、做香包、打八段锦,再到日常把康复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并融入日常治疗及用心设计的各类趣味活动中。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让我们拥有核心驱动力,心理调适是持续动力,活动融入是终极目标,科学指导与锻炼是功能康复的“捷径”,学生学习感悟等都是团队合作复盘的要素。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真正的康复并非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一场由“学而知之”启蒙,在“知而行之”中拓展,并最终依靠“行而恒之”沉淀的漫长修行。
这场修行的起点,在于“学”。康复治疗师学习前沿理论并在实践中积累应对策略,患者学习如何与一个“陌生”的身体和谐共处。当我们引导患者提笔写下他们对康复的憧憬时,他们正是在“学”中将内心的迷茫与希望具象化,从而“知”晓自己内心深处依然蕴藏着力量。这份认知,是患者穿越黑暗的第一盏灯。
知而行之
知识唯有付诸行动,方能转化为康复力量。有了“知”作为“罗盘”,“行”便是医患同心向健康目标扬帆起航的勇气。这份勇气,不仅体现在患者鼓起勇气在朗诵会上发出第一个清晰音节,也体现在我们整个康复治疗团队的系统性康复计划实施过程中。
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患者健康获得感。第三党总支第二支部积极响应院党委的号召,将康复医学科、全科医学科、营养科、信息科等多学科协作凝聚起来,转化为一场场义诊,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他们的疾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处方、拟定个性化的膳食计划、通过科室公众号提供便捷的线上复诊通道。这便是“知而行之”最生动的写照。行动,让知识拥有了温度和力量。
行而恒之
康复非一日之功,恒心是成功的关键。康复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持之以“恒”的配合。一次次努力参与且成功完成的作业活动,固然令人振奋,而功能的巩固与心态的重建,依赖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参与活动的患者,需要将台上那一刻的成功,转化为每天数小时的自发练习;我们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也从一次的义诊,发展成为定期的病例讨论与长效的随访机制。这就是“行而恒之”的真谛。无论是患者的日常训练,还是我们构建的支持系统,其最强大的效能,都来自于这份“恒久之力”。
回望来路,从笔下梦想到收到患者及家属的真诚感谢;从单一治疗到多学科协作,学、行、恒三者如水交融,促进了康复治疗工作的内涵提升。康复之路曲折而漫长,但只要我们坚守医者初心,与患者携手,以知促行,以行筑恒,便能将每一个微小的“康复梦”,沉淀为生命的感动,耕耘成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广阔康复原野。
供稿 | 左菲菲
苏公网安备32031102000718号